•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德育名师工作室”协同育人研究交流暨南京市顾琳德育名师工作室活动(二十八)

浏览数量:56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石埠桥小学     发布时间: 2022-11-21      来源:本站

家校社同心致力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德育名师工作室”协同育人研究交流暨南京市顾琳德育名师工作室活动(二十八)

栖霞中心小学  李孝铃

2022年11月18日下午,南京市顾琳德育名师工作室与江宁区端木萍萍德育名师工作室、江宁区何德平德育名师工作室举行联袂送教送培活动。本次活动落地于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线上、线下联动开展。三家工作室成员共同参与。与会专家有: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科研员端木萍萍,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书记何德平,南京市德育工作市主持人顾琳。

本次活动由班会课、沙龙研讨、情景模拟、专家讲座和赠书活动五个环节构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活动伊始,由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校长王生龙致欢迎词。王校长简要介绍学校历史,预祝活动圆满举行。

第一环节:班会课

班会课围绕习惯,和二年级学生一起探讨了《好习惯 助成长》的话题,执教者是来自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的周倩文老师。本节班会课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设计,紧扣主题,逐层递进。周老师从十指交叉的小游戏启发学生习惯的影响力,随后以“帮助小吴同学”的情境串联起课堂,带领学生走入情境,发现情境人物问题;用科学方法指导书包整理,放手让学生实践整理,小组互评成果;继续从习惯养成的“坚持性”和学生展开探讨,从而由学习习惯拓展到方方面面的好习惯;最后在学生的交流中,将学生个人习惯养成的影响力升华至对国家、民族的意义。

第二环节:沙龙研讨

本次沙龙研讨主题为“习惯养成的行与思”。在顾琳老师的主持下,来自江宁开发区学校王璐璐主任(江宁区德育工作带头人)、南京市湖熟中心小学茅成主任(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栖霞中心小学李孝主任(南京市德育优秀青年教师)和南京市考棚小学马伟主任(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展开分享与交流。

王璐璐主任从班级管理新模式切入,为班级管理提供了几点经验:共同拟定学习公约,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班级管理网格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优化激励机制,促班级整体成长。

茅成主任分享代币法策略在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经验。用“代币法”为争当“喜羊羊”班级活动,串联起学生常规、课堂表现、作业评价和小组合作,用详细的实例,向大家展示操作方法,指出这项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自己成为班级管理的小主人的必要性。

李孝主任以学生个案研究,展示了自己针对一个问题学生设计的跟踪评价表格,组织任课教师、学生(有时以小组为单位)对个案学生当天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目的是更加客观全面评价,也发动所有的教育力量,协同育人。

马伟主任对“协同育人”培养习惯作出三点论述。一是确立统一的行动目标,强调“家校共同体”建立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前提。二是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家校互相时刻保持沟通,清晰各自目标,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发展问题。最后马主任留下了自己的一点困惑和观察——习惯养成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启发在场的老师持续思考。

顾琳老师在聆听大家的讨论后作出点评。她认为双减背景下,要落实“提质增效”,恰恰更应该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作为学校、作为老师责无旁贷,但是协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一种坚持不懈地精神。方法再多变,评价再有趣,活动再精彩,都需要时间去沉淀和验证。考验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的老师和家长。

第三环节:情景模拟、点评。

情景模拟环节,主持人现场邀请了两位班主任老师和助演老师进行互动。随后线上参与的两位老师进行点评。

第一位点评人是来自南京市栖霞区摄山星城小学的王青老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王老师肯定了情境中的老师在对话过程做到了主动给家长搬凳子行为,拉近了距离班主任在和家长沟通时先夸孩子,再去找问题沟通时班主任阐述问题得具体详细,并给出解决办法,是一次完整的对话。王老师还指出了跟踪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在跟踪评价开始前要了解清楚孩子想法,和家长孩子提前约定好。

第二位点评人是来自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的严悦老师(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市、省、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严老师说习惯对小学班主任来说,是和家长对话常见得话题。情境中的两位班主任都较为专业地做到了知情、走心、共情,利用了因材施教等原则。从家校沟通有效性层面上,要思考怎么样让家长知道重要性,以及给家长讲清楚在习惯养成中哪些是必须做的、努努力要去做的事、应该要去做的事和选择做的事。回归到本次案例,可以给孩子树立吃饭小榜样,增加社会性交往。开班会课,增加集体情怀,关注某一个习惯。严老师指出想要提高家校沟通有效性,就要让家长感受到家校沟通的质量。

第四环节:专家讲座

首先是江宁区教育科学研究室科研员端木萍萍主任带来的分享,主题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艺术》。端木主任在一开始就对家校协同育人得重要性进行了阐释,随后,以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巧妙利用许多社会性话题和新闻,阐述面对不同家长时,班主任的沟通策略。“‘退’是风度,也是智慧”“ ‘是策略,也是方法”“ ‘是技巧,更是一门艺术”“ ‘是一种外援,更是力量

接下里是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何德平书记的分享,主题是《“协同育人”理念在主题班会活动中的教育价值创生》。何书记指出“协同育人”理念的贯彻和落实,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主题班会在协同育人理念下应该做出一些改变:活动设计的创新、活动素材的丰富、参与主体的多元、教育资源的链接。更够拓宽教育视野,创生更大的教育价值。

第五环节:赠书

顾琳老师将栖霞区小学生习惯养成指导手册《做更好的自己》分别赠予江宁区端木萍萍德育名师工作室、江宁区何德平德育名师工作室。

本次“德育名师工作室”协同育人研究交流暨南京市顾琳德育名师工作室活动,以班会课,对学生习惯培养进行有效实践探索;以沙龙研讨启发教师针对学生习惯培养的思考;以情景模拟,直面家校沟通难点,并做出有益示范;以专家讲座,高屋建瓴地回应如何协同育人,及协同育人视角下传统班会课如何创新。在多样的活动形式串联下,紧紧围绕“家校社同心致力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主题开展内涵深刻的探究。实例的呈现,专业的引领,思维的碰撞,老师和学生都将在本次活动中获益良多,我们也将继续潜心笃行。

审核:夏翠霞



主办单位:南京市栖霞区石埠桥小学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211500)
苏公网安备32010202010036号    苏ICP备05048463号